Ingo Scholten:混合動力是通往凈零排放的必由之路
5月28日,第五屆車用動力系統國際論壇在上海松江召開。本屆論壇由上海市松江區(qū)人民政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內燃機工業(yè)協會指導,浩思動力承辦,匯聚了政界、產業(yè)界、學術界等各方力量,共探全球汽車動力系統多元發(fā)展之路。論壇現場,浩思動力(Horse Powertrain)CTO Ingo Scholten在發(fā)表演講時表示,混合動力是通往凈零排放的必由之路。
據Ingo介紹,浩思動力于2024年5月成立,至今僅一年時間。目前,浩思動力全球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擁有17家生產制造基地,5大研發(fā)中心,19000名員工遍布南美、歐洲和亞洲,其中3000名工程師。傳承了吉利、雷諾多年動力技術積淀的浩思年營收達1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33.06億元),年銷量約800萬套動力總成,包括發(fā)動機、變速箱及電池。
在產品上,浩思擁有豐富的產品組合,涵蓋燃油發(fā)動機、混動發(fā)動機、插電混動發(fā)動機以及變速箱等。從燃料類型上,浩思可生產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甲醇等能源動力系統。Ingo表示,浩思從市場對電氣化轉型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堅持多路徑共達零碳,目前能覆蓋全球各區(qū)域市場80%的乘用車需求。
“3~4年前,很多人認為內燃機即將淘汰,但站在今天這一時間節(jié)點上,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事實并非如此?!盜ngo認為,盡管不同市場的電氣化轉型程度不同,但到2040年,全球市場預計仍有約50%的汽車是內燃機汽車,即每年約有5400萬輛汽車并非純電動汽車,而是基于內燃機的電氣化產品。當前,全球燃油車保有量超10億輛,而車輛的平均使用壽命為15年。因此,在Ingo看來,全球汽車產業(yè)仍然會在內燃機領域停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如在非洲、東歐等部分市場,仍然采用手動變速箱,這需要相關企業(yè)繼續(xù)生產和維護高質量的手動變速箱。
作為全球動力總成領域的標桿性企業(yè),浩思認為,電氣化轉型并非是轉向單一技術,而是多元路徑發(fā)展?!拔覀兿嘈盼磥硎腔旌蟿恿Φ?,因為如果轉向單一技術,還需考量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擁有多路徑產品的靈活性非常重要。”Ingo稱。
Ingo認為,基于內燃機的電氣化產品與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并非是矛盾的,而是互為補充。通過提供插電混動車型和增程車型,不僅能夠為基數龐大的燃油車提供電氣化轉型的方向,也能夠讓對于電動汽車猶豫不決的消費者更易跨過電氣化門檻,接觸到電氣化產品,讓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電氣化產品。因此,在動力系統上,除卻純電動汽車,浩思還特別關注與混動專用變速箱等產品,為全球各區(qū)域市場提供多路徑動力解決方案。
另外,從能源角度入口,為填補能源缺口,氫、甲醇、合成燃料等能源未來有望被廣泛使用。Ingo表示,當前合成燃料的應用仍然面臨生產成本的巨大挑戰(zhàn),需要相關政策的持續(xù)支持,以推動合成燃料的大規(guī)模生產及應用。不過,部分國家早已開啟相關領域部署。據了解,早在2005年吉利就開始對甲醇發(fā)動機和甲醇汽車進行研發(fā)與應用。此外,在巴西等南美洲國家,乙醇燃料在當地汽車中得到廣泛應用。可見,進行全燃料類型動力系統布局至關重要。
為此,在2025上海車展上,浩思專設了可替代燃料板塊,陳列了包含甲醇、乙醇、氫氣以及合成燃料的整套應用方案。以甲醇燃料為例,浩思通過改良燃燒效率和尾氣處理手段,讓甲醇發(fā)動機的碳排放相較于傳統汽油降低了30%,且成本與當下的燃油體系不相上下。
據Ingo介紹,浩思致力于成為生態(tài)協調者和系統整合者,目前已實現超混、乙醇、甲醇、合成燃料以及氫氣等技術應用,針對歐洲、巴西、中國等不同市場對燃料應用的偏好,打造了能夠適應不同地區(qū)需求的動力技術平臺,進一步推動行業(yè)邁向更靈活、更可持續(xù)的凈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