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山俊介:豐田汽車全球化經驗
5月28日下午,在第五屆車用動力系統國際論壇現場,豐田汽車環境能源技術戰略部副部長尾山俊介作了題為“豐田汽車全球化經驗”的主旨報告,分享了豐田汽車從創業到全球化以及電動化技術推廣的經歷。以下為報告內容整理:
豐田汽車在創業初期,以日本國內銷售為主,上世紀60年代后期正式出口海外,1980年的海外銷量超過了日本國內銷量,到現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已經占到豐田汽車總銷量的80%以上。
回顧創業初期的情況,1933年在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設立汽車部,1934年建立試制工廠,1937年成立豐田汽車工業公司,并成立研究所進行鑄造和機械加工等研發工作,不斷地提高技術研發能力。1955年誕生了真正的豐田自己研發生產的皇冠轎車。
關于海外市場的開拓,為了彌補國內不景氣的情況,豐田汽車開始拓展海外銷量,當時越野車深受好評,1958年豐田開始向美國出口,但產品無法充分滿足當地的性能要求,比如高速公路上發動機功率不足等等。1960年豐田暫停向美國出口汽車,隨著發動機功率的改善和提升,1965年豐田汽車重新登陸美國市場。此后,豐田繼續在美國市場擴大產品陣容。專注于美國整車廠不生產的小型車,滿足當地對汽車的性能和質量要求,完善售后服務,這些戰略使得豐田汽車在美國市場銷量大幅度提高,日系車銷量不斷地增加,美國車企的銷量逐漸下降,日美汽車貿易摩擦由此產生。
由于汽車貿易摩擦,美國對日系車進行了限制,1981年自愿限制汽車對美出口臺數,控制在168萬臺以內。豐田決定在北美進行本地化生產,最初從相對較小的投資和學習本地化生產開始,與通用汽車合作開展業務。1983年,達成合資生產的基本協議,1984年成立本地工廠,同時也在考慮建立豐田獨資的北美工廠。1988年開始在TMM生產凱美瑞。
由于加州的空氣污染問題,1963年制定了清潔空氣法,1970年又制訂了Muskie法案,要求排放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豐田為了應對美國市場嚴格的排放法規投入了大量研發經費和研發人員,研發了三元催化器后處理系統。
除了滿足當地法規要求外,在充分了解了美國復雜的市場環境以及用戶喜好多樣的基礎上,豐田持續研發,努力制造既符合美國法規又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汽車。用戶追求更寬敞、更快速、更經濟、更輕松的產品,動力系統則需要大功率,低油耗。豐田汽車開發了兼顧大功率/低油耗的發動機,同時自動變速器通過多檔化設計提高了傳動效率,實現了平穩加速。當用戶需要更高級的車時,因為當時豐田沒有提供可選車型,所以在美國市場曾經面臨著客戶流失的問題,隨后豐田調整戰略創建了高端品牌——雷克薩斯,雷克薩斯盡管是新品牌,但憑借其高性能和高品質,進入了豪華車品牌的行列。
另外,為了及時捕捉全球各區域市場的差異化需求,進行差異化開發,建立并強化了海外R&D。1977年在美國設立R&D后,陸續在比利時,泰國,以及中國設立了R&D。除了在日本開發,還由當地人才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差異化開發,踐行現地現物。2010年豐田汽車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正式成立,2015年實現三電系統的在華國產化,2023年進一步強化智能化和電動化的研發,公司改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通過在華本地開發,既滿足了中國客戶的需求,也提高了自主開發的能力。
關于豐田汽車的全球化經驗,總結下來分為四個階段:日本本土生產階段、海外出口階段、本地生產階段、本地開發階段。全球化戰略的推進核心始終是用戶需求,在充分滿足用戶和不同市場差異化需求的同時,在全球化布局中努力成為當地最好的企業。
接下來,分享一下關于豐田電動化技術推廣的相關內容。
1990年美國加州決定實施ZEV法規治理大氣污染問題,1998年以后,由于強制要求銷售一定比例的ZEV車,所以豐田開發了RAV4BEV,純電續航215公里,由于車輛性能和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當時不被市場接受。同一時期,地球變暖也成了一大課題,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美國市場推出了普銳斯混動,這款車既擁有燃油車同等性能,又能夠使用以前的基礎設施,受到了用戶的歡迎。最初普銳斯受到了用戶歡迎,但之后銷量飽和,更多用戶并沒有選擇普銳斯,為了讓更多用戶選擇混動車,豐田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降低混動系統的成本,二是豐富混動車產品線,涵蓋小型車到大型車,跑車和皮卡等等,之后混動車得到了快速推廣。
總結下來,從產品、地區和用戶的角度,產品最終由用戶決定是否購買,每一位用戶對更好汽車的定義不同。全球各區域市場的環境也不盡相同,用戶的需要和新技術推廣速度也不同,開發、生產、銷售扎根當地的產品,傾聽用戶的聲音,用更加適合當地市場的創新技術,滿足用戶需求、贏得市場認可,一步步成為當地最好的企業,是走穩全球化道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