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中國汽車迎核心窗口期!——記第二十屆中國經濟論壇平行論壇

南國風光別有天,冬來依舊綠無邊。承前啟后開新局,繼往開來譜華章。
在“十四五”規劃行將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即將開局,全黨全國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之際,11月18日,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經濟論壇平行論壇——展望“十五五” 鞏固車優勢(以下簡稱“平行論壇”)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來自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代表、行業團體及整車、供應鏈相關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回顧與總結“十四五”中國汽車產業躍遷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縱論與展望 “十五五”中國汽車產業如何鞏固、強化“車優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高質量“車動能”。
01 把握“十五五”汽車產業發展核心窗口期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統籌發展與安全等核心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未來五年中國汽車產業將如何踐行使命,再上新臺階,是行業的共同課題。

“中國汽車產業走過不凡的‘十四五’,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平行論壇現場,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兼中國汽車報社社長、中國能源報總編輯謝戎彬在致辭中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統籌發展與安全等核心目標。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戰略機遇期,也將為建設交通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貢獻特有的力量。‘十五五’新征程上,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凝聚共識,踔厲奮發,中國汽車產業一定會發揮新優勢,譜寫新輝煌。中國汽車報也將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輿論力量’”。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德載厚資本董事長董揚在主旨發言中表示,“十四五”期間,依托特大市場規模優勢、最全產業鏈優勢、成本與效率優勢、創新資源與環境優勢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中國汽車產業由“跟跑”進入“并跑”階段,在電動化和智能網聯領域已進入世界前列。“十五五”期間,除了電動化和智能網聯領域,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眼界要更開闊,還應繼續重點關注和挖掘工藝與材料、基礎技術與共性技術研究、智能底盤和互聯網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創新空間。

談及“十五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扮演的角色,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TASRI)院長趙福全判斷,“十五五”將迎來中國汽車確立在全球汽車產業主導地位的核心窗口期。“在這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競爭也將迎來優勝劣汰的高速洗牌期,企業競爭范式將由單一產品競爭向生態體系競爭轉變。面對新的產業拐點,企業必須抓住未來‘新汽車’機遇,而屬地化、跨領域合作是關鍵,區域化的生態建設不是全球化的替代,而是產業實現協同創新、保障合作效率的必須。站在歷史巨變拐點上的中國汽車產業,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必須抓住‘十五五’關鍵窗口期,進行戰略布局,真抓實干,確立中國汽車產業在世界汽車產業新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他說。

安全是支撐汽車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汽車產業踐行建設制造強國、交通強國、質量強國的過程中,都需要安全的保障。“‘十五五’期間,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安全是基線和底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董紅磊在主旨發言中提出,“未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推進汽車產品安全監管相關的政策創新、管理創新,針對新問題、新情形逐漸增多的情形,聯合相關主管部門建立監管制度,從安全監管的角度護航整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承載地,廣州市南沙區也是大灣區汽車產業的新高地。平行論壇現場,廣州市南沙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冷瑞華表示,在一系列戰略賦能與政策疊加的推動下,南沙區正迎來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的歷史機遇。汽車是南沙首個產值超千億級的先進制造業支柱。南沙還是廣州首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區。南沙是開放合作共贏的門戶之城,是政策紅利疊加的發展高地,也是宜居宜業的未來之城。 “南沙愿與各方一道抓緊‘十五五’發展機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以開放合作凝聚發展合力,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共筑汽車產業新生態,共繪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冷瑞華說。
02 中國汽車產業鏈全球化機遇未來可期
深度參與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中國汽車產業勢不可擋。

對此,中金公司研究部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鄧學判斷,“十五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合作的新趨勢將更加凸顯。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將趨于成熟,頭部品牌逐步確立;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區域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在全球車企電動化轉型中,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全球化機遇和投資機會值得關注。隨著以新能源、智能化為主導的海外合作進一步深化,未來跨國車企與中國車企將更加頻繁地聚焦于電動化平臺和電動化技術的共享,中國創新也將成為助力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汽車產業的轉型與變革,對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行業的同頻共進、不斷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汽車全產業鏈及相關行業也迎來發展機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和保有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十五五”發展新能源汽車保險的意義不言而喻。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石合群認為:“保險可以賦能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能推動汽車產業鏈的優化和整合,能助推中國汽車產業在智能化、全球化進程,能踐行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鞏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優勢。同時,保險也能夠賦能車企提升車輛安全,助力降低事故的發生率。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當好風險管理者,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增添新動能。”

經歷市場洗禮,中國車企也在以全球化、全鏈條的視角和格局,謀劃更為長遠的未來。“中國憑借市場規模、供應鏈體系、人才基礎以及制度環境四個關鍵要素的全面優勢,形成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完整體系能力。”蔚來公司副總裁馬麟說,“中國汽車已從多年前的跟隨,逐步開始引領行業發展。蔚來也非常有幸參與到這個進程中去,努力成為推動中國企業持續引領的關鍵力量之一。我們堅信只有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中國汽車產業才能在下一輪全球競爭中繼續掌握主動權。”
03 技術自立+共贏出海 托舉汽車產業未來
在本次平行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圍繞“十四五”中國汽車產業成就以及對“十五五”的展望,在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董事、副總編輯兼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的主持下,嘉賓們暢所欲言,貢獻了諸多精彩觀點。

董揚強調,“十四五”最突出的是“我們發現我們行”,從“十三五”跟跑,“十四五”并跑,且部分領域領先,中國汽車產業打破了過去對自身創新能力、發展速度的“不自信”。
隨著汽車產業變革的加速,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的創新也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航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楊洪指出,我國汽車零部件從模仿創新邁向自主創新與資源整合創新,核心技術能力顯著提升;合作模式也在升級,形成了與國際零部件企業互補合作、整車與零部件協同創新的多元模式。
廣汽集團平臺技術院智能駕駛專業總師朱冰則表示,“十四五”期間,智能網聯與智能電動深度融合,催生全鏈路生態優勢,智能駕駛領域實現技術研發、產業協同、市場應用的全球領先。
面向“十五五”,董揚建議,要轉變發展思維,以坦蕩、共贏的心態看待國內國際競爭,摒棄“內卷”思維,追求生態共贏;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產業出海避免單純價格競爭,注重與國際社會共同發展。
楊洪同樣表示,不能一味追求規模,要堅持質量第一,實現產品質量、經營質量、品牌價值的全面提升。要堅持長期主義,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踐行“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出海策略,融入當地社會,成為當地公民,承擔社會責任,實現技術輸出與共享共贏。
冷瑞華也建議,在新能源汽車現有優勢基礎上,應居安思危,突破“卡脖子”技術,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推動汽車產業強勢出海,借鑒日本海外發展經驗,通過“一帶一路”實現技術、就業與當地發展的共贏,避免單純內卷競爭。
朱冰則表示,期待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從單點領先到全產業鏈系統性優勢的根本性躍遷,構建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融合共生、全球規則共創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攻克車規級高端算力芯片、基礎操作系統等“卡脖子”共性技術;從成本價格戰轉向技術、品牌、服務、商業模式的全方位價值創造,實現中國汽車品牌全球躍遷。
文:趙建國 張冬梅 王 璞 編輯:薛亞培


